close

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于我心有戚戚焉,因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~

多做家事,活化大腦.培養生活力

你平常喜歡做家事嗎?你家的小小孩,曾經做過家事嗎?

日本家事達人辰巳渚說,「讓孩子幫忙做家事,就是教孩子認識生存的快樂……。」;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也指出:「手動,腦才會動。」做家事時大腦經由「程序記憶」的活化,會強化孩子的大腦神經迴路,孩子因此變得更加聰明與能幹;很多大人也分享,心煩意亂時做些家事,在動手整理的過程中,心情不知不覺沉澱,重新找到理路和平靜。

然而,我們的孩子卻是四肢不勤的一代,對於生活的樂趣自然也感到陌生。根據教育部統計,在台灣,每4個國中、小學生中就有一個從來沒有做過家事。英國的最新研究也發現,在英國5~16歲的孩子中,只有1/4會幫忙做家事,而這些孩子當中其中有1/5,所做的家事只有整理自己的房間。

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提到,她的作文教室有回出了「做家事」的題目,有個孩子跑來跟她說,「老師,可以換題目嗎?我沒有做過家事,我不知道要寫甚麼。」家事達人陳映如也提到,有個孩子暑假作業家事單時一片空白,竟說「因為我媽媽不做家事,所以我不需要幫忙。」

上述這些不用做家事的孩子不只長大後獨立生活的能力也堪憂;更重要的是,他們因為不需要做家事,可能失去了對周遭人事物的關心與體貼、因為不用參與家中的事務,對家庭和家人也缺乏認同感,不做家事的孩子,生活經驗貧乏,相對的,也缺乏想像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(以上擷取自學前教育‧8月號電子報)

小漢克快三歲了,這個年紀的孩子除了好奇之外,也很喜歡自己動手做,尤其是我做的任何事情,都想了解和幫忙。我的教育宗旨一向是只要孩子有能力或有意願嘗試,都會放手讓他自己完成,即使有時候難免會失誤,或是需要我從旁協助,無論如何,都能自我學習且得到生活經驗。

身為家庭主婦,做家事是我每天的工作,因此也自然而然成為小漢克學習的一部分。我喜歡就地取材式的機會教育,在日常生活中,隨處都有豐富的教材,所有家事中,小漢克對於烹飪最有興趣,因此,不僅常常充當我的小幫手,還可以利用機會教孩子認識食材及了解廚房的危險,小漢克很喜歡發問,心中總是充滿一堆疑惑,一問一答當中,事情也不知不覺完成了。

"心煩意亂時做些家事,在動手整理的過程中,心情不知不覺沉澱,重新找到理路和平靜"這點我也很認同!以我的經驗來說,每次和老公吵架,除了放空之外,最喜歡的事就是做家事和看書,而做家事不但能沉澱思緒,還能把環境打掃乾淨,是一舉兩得的方式,經常在整理好情緒、找到新的方式和平衡點的同時,打掃工作也完成了,所以做家事並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一種情緒管理的方式喔!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曼谷.蘇菲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